黑格尔有个经典论断,“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,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……”
这一点,相信大多数的人类都无从反驳。
然而唯有这个时代的武人除外。
旧时代的武人,一路成长过来,多是以命相搏,极少有试错和重来的机会。
能在冷兵器时代脱颖而出,且活得长长久久,在武林中取得巨大成功者,悟性、体魄、毅力、心性和胆魄缺一不可。
因为缺乏必要素质者,皆已化做层层白骨,被成功者当做踏步的阶梯攀登而上。
从没有一个职业,如旧时代的武者这般,将名利二字总与性命相搏,生死相系。
灵空上师也好,玛尔果曲杰也罢,能够打破虚空,明心见性,这一路走来,手上沾染的人命绝非少数。
黄、春二圣同样如此。
所以,春、黄二圣遭遇变局,担心渔父安危,于激战之中强行抽身而走,也不过是二圣多年争斗磨砺出来的默契。
一种出于战斗本能的默契和算计。
灵空上师和玛尔果曲杰虽然同为武圣,但有了右旋法螺的加持和幻音之法,他们在贴身肉搏方面的斗争经验,到底还是不如春、黄二圣。
无关轻敌或是自负,能够成就武圣,心智、决断和运气缺一不可。
只是藏人和汉人对兵法的理解截然不同。
前者或许也会品读,甚至会应用于现实之中,但后者往往是将其烙印在血脉的传承之中。
故而,原本应该是乘胜追击的局面,在春、黄二圣极为默契的有心算无心之下,反而演变成了针对灵空上师的一个杀局。
哪怕玛尔果曲杰及时支援,甚至选择了他认为最有威胁的围魏救赵,却依旧是被动反击之举。
接下来的结局如何,便要看春、黄二圣的决断与胆魄。
不幸的是,两人联手合击的刹那,恐怕便已预料到眼前这个场景!
用预料来形容,或许不太恰当。
因为这个场景本就是春、黄二人故意引导而为之。
这一战,从最初三法王同时露面时,便注定了要以少打多。
若想能从以少打多的被动局面中成功破局,无论如何都要兑子。
兑子本是象棋中双方最直接,近乎平等的力量交锋与消磨。
但如何兑子,以及兑子的目标选择,便绝非简单的动作,其背后充满了精密计算的收益与代价,和内心决策的权衡与心理博弈……
无间弥陀虽幻术了得,但其肉身伤势过重,只要保持激发船上的铜锣阵,反而失去了武圣的致命威胁。
当然,春、黄在一瞬间的权衡,很可能会因为信息差而失误。
但是,这天下,没有任何事情不存在风险。
所谓的权衡及选择,不过都是灵光一闪,凭着直觉做出当下这个局面的最优解。
所以,春十三姨的回马枪继续,而黄飞鸿的双刀锁拿也没有任何松懈,甚至当玛尔果曲杰一记无声腿,踢向春十三姨的要害时,黄飞鸿的无影脚早已拦在了路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