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这里有一个超级写作系统 > 第499章 畅销作家秘籍(第2页)

第499章 畅销作家秘籍(第2页)

他说:‘我会经常写到主角没有任何机会陷入到完全的绝境了,然后等着看第二天的我说看你怎么解。’

这种看似自虐的方式,其实是一种激发创作灵感的有效手段。

有时候,当我们把自己逼到绝境,反而能激发出无限的潜能,瞬间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来化解危机。

当然,如果实在想不出来也没关系,毕竟作者是笔下世界的上帝,可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修改,这也是创作的自由所在。

秘诀三:任何一个桥段要兼具功能性和情绪性。

桥段是小说情节的关键节点,它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,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。

一个好的桥段,可以是误会、悬念、失而复得、虚惊一场等,这些元素能够让小说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。

那么,如何写出好桥段呢?

马伯庸给出了答案。

他认为,任何一个桥段一定要完成两个任务。

第一个任务是功能性的,它在剧情上一定要对主角达成目标具有促进性。

也就是说,这个桥段的出现要能够推动故事向前发展,让主角离目标更近一步。

第二个任务是情绪性的,它要帮助主角完成一种情绪上的升级,比如让主角感到愤怒、理解或者感动等。

只有兼具这两种功能的桥段,才是合格的桥段。

如果只有其中一种功能,那么这个桥段就会显得单薄,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秘诀四:选择小人物的角度以小见大。

很多人在创作时,都有一个误区,那就是爱写大人物。

他们觉得大人物做了了不起的事,人们多少都有所耳闻,貌似可写的东西很多。

但其实不然,写大人物往往容易陷入宏大叙事的陷阱,写出来的东西更像人物词条,很难接地气。

更重要的是,大人物的人生已经确定了,人们对他们有刻板印象,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限制。

历史重大人物的行为你不能随意改变,对于这些人,历史已经有了评价,创作者不能自由发挥。

而选择小人物的角度,创作就会更加自由。

小人物虽然平凡,但他们的生活琐碎而真实,从一个小人物的抉择中,很有可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风貌。

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,比全景式描写更接地气,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
秘诀五:找业内专家聊天积累写作素材。

俗话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写好文章,素材至关重要。

有了好的素材做支撑,文章才有了底气。

但在现实中,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找素材。

看看马伯庸是怎么做的吧!

他在写《古董局中局》的时候,为了获取最真实、最专业的素材,会主动和古董贩子、收藏家聊天。

这些人有的是潘家园卖古董的,有的是自己搞收藏的,还有故宫专门的研究员。

他会通过知网看完论文后,找到作者联系方式,主动跟人家套近乎,然后虚心请教:‘我有个疑问,能不能告诉我。’

这些业内人士每个人都一肚子故事,马伯庸把听到的内容记下来,经过加工整理,就变成了自己的写作素材。

学会这个方法,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多去和业内专家交流,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故事,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、生动、有深度。

马伯庸的这5个写作秘诀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
如果你也热爱写作,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法,说不定也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取得不错的成绩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