况且你把自己比作伯夷、叔齐,更是不像话,伯夷、叔齐原本生在商朝末年,当时有诸多难处,所以才选择隐遁。
如今身处圣明之世,咱们世代蒙受国恩,祖父辈享受着锦衣玉食,何况你自出生以来,从去世的老太太,到老爷、太太,都把你视若珍宝。
你方才所说的话,自己想想,对不对呢?”
宝玉听了,也不回应,只是仰头微笑。
宝钗又劝道:
“你既然理屈词穷,我劝你从此收收心,好好用功读书,只要能考中个功名,就算就此为止,也不枉天恩祖德了。”
宝玉点了点头,叹了口气,说道:
“考中个功名,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,倒是你说的这个‘从此而止,不枉天恩祖德’,倒还说到了点子上。”
宝钗还没来得及回应,袭人走过来说道:
“刚才二奶奶说的那些古圣先贤的道理,我们也听不懂。
我只想着我们这些人,从小辛辛苦苦跟着二爷,不知费了多少心思,按理说,这都是应该的,但二爷也该体谅体谅我们。
况且二奶奶在老爷、太太面前为二爷尽了多少孝道,就算二爷不把夫妻之情当回事,也不能太辜负了大家的心意。
至于神仙那一套,更是谎话,谁见过神仙下凡到人间的呢?
哪来的这么个和尚,说了些胡话,二爷就信以为真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二爷是读书之人,难道他的话比老爷、太太的话还重要吗?”
宝玉听了,低头不语。
袭人还要再说时,只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,隔着窗户问道:
“二叔在屋里吗?”
宝玉听出是贾兰的声音,便站起来笑道:
“你进来吧。”
宝钗也站起身来。
贾兰进来后,笑容满面地给宝玉、宝钗请安,又向袭人问好。
袭人也回了礼。
贾兰便把信递给宝玉看。
宝玉接过信看了后,问道:
“你三姑姑要回来了?”
贾兰说:
“爷爷既然这么写,那肯定是要回来了。”
宝玉点头不语,默默沉思着。
贾兰便问:
“叔叔看到爷爷信里后面写的,让咱们好生念书了吧?
叔叔这段时间只怕都没写文章吧?”
宝玉笑道:
“我也打算写几篇,练练手,好去考取这个功名。”
贾兰说:
“叔叔既然这样,那就拟几个题目,我跟着叔叔一起写,也好进考场应付一下。
别到时候交了白卷,惹人笑话。
不但笑话我,人家连叔叔也要笑话了。”
宝玉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