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不至于这样。”
说着,宝钗让贾兰坐下。
宝玉仍坐在原处,贾兰侧身坐下。
两人聊了一会儿文章,不知不觉脸上都露出了喜色。
宝钗见他们爷俩谈得高兴,便又回到屋里。她
心里仔细琢磨:
“宝玉现在这个样子,或许是醒悟过来了,只是刚才说话时,他单单认可了‘从此而止’这四个字,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。”
宝钗心里有些犹豫。
只有袭人见宝玉喜欢谈论文章,提到考试更是欣然,心里想道:
“阿弥陀佛!好不容易像讲《四书》那样把他劝过来了。”
这时,宝玉和贾兰正谈论文章,莺儿端来茶水。
贾兰站起来接过,又说了一会儿考试的规矩,以及请甄宝玉一起备考的事,宝玉似乎也很乐意。
过了一会儿,贾兰回去了,把信留给了宝玉。
宝玉拿着信,笑嘻嘻地走进来,递给麝月收好,然后出来把那本《庄子》收起来,又把几部向来最喜欢的书,像《参同契》《元命苞》《五灯会元》之类的,叫麝月、秋纹、莺儿等人都搬出来,放在一边。
宝钗见他这番举动,觉得十分诧异,便想试探他,笑着问道:
“不看这些书倒是正事,但又何必把它们搬开呢?”
宝玉说:
“如今我才明白过来,这些书都没什么价值。
我还要一把火烧了它们,才觉得干净。”
宝钗听了,心里更加欣喜。
只听宝玉口中低声吟道:
“内典语中无佛性,金丹法外有仙舟。”
宝钗没太听清,只听到“无佛性”“有仙舟”几个字,心里又开始疑惑起来,便要看他接下来有什么举动。
宝玉让麝月、秋纹等人收拾出一间静室,把那些语录、名稿以及应制诗之类的东西,都找出来放在静室里,自己当真静下心来用功读书。
宝钗这才放下心来。
袭人此时真是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,便悄悄笑着对宝钗说:
“到底还是奶奶说话透彻,只这么一番讲究,就把二爷劝明白了。
只是可惜稍微晚了点,离考试时间太近了。”
宝钗点头微笑道:
“功名自有定数,考中与否倒不在于用功的早晚。
只希望他从此一心走正道,不再沾染从前那些歪门邪道就好了。”
说到这里,见屋里没人,便轻声说:
“他这次悔悟过来,固然是好,但有一件事,我担心他又犯了以前的毛病,和女孩儿们打交道的时候,又把握不好分寸了。”
袭人道:
“奶奶说得也是。
二爷自从信了那个和尚,才和姐妹们疏远了;
如今不信和尚了,真怕他又犯了以前的毛病。
我想,奶奶和我,二爷原本就不太在意,紫鹃又走了,现在就剩下她们四个丫头,这里面五儿有点狐媚劲儿,听说她妈求了大奶奶和奶奶,说要把她讨出去嫁人,只是这两天还在这里。
麝月、秋纹虽然没别的毛病,但二爷那几年和她们也有些玩闹的事。
如今算起来,只有莺儿二爷不太在意,而且莺儿也稳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