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炽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要以百姓为念,任用贤能,切不可重蹈你父亲的覆辙。”
朱佑樘也说道:“要注重民生,兴利除弊,使国家繁荣昌盛。”
朱厚照拍着朱载坖的肩膀,笑道:“别怕,大胆去做,有我们这些祖宗在,你就放心!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朱棣等人亲自指导朱载坖处理朝政。
朱载坖认真学习,虚心请教。张居正和戚继光等贤臣也全力辅佐。
朝堂之上,风气渐渐转变。大臣们开始认真议事,不再有往日的阿谀奉承和勾心斗角。
在朱棣等人的监督下,新的政策陆续出台,旨在减轻百姓负担,惩治腐败,加强边防。各地官员也不敢再懈怠,纷纷认真执行政令。
京城的街头巷尾,百姓们渐渐感受到了变化。以往沉重的赋税有所减轻,市场上的商品也日益丰富起来。孩子们在街头嬉笑玩耍,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,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轻松笑容。
然而,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。一些顽固的守旧势力暗中抵制,试图破坏新政。他们在私底下串联,散播谣言,企图扰乱民心。
朱棣得知此事后,龙颜大怒。他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,双手紧握扶手,面色阴沉地说道:“这些鼠辈,竟敢妄图阻碍新政推行,坏我大明复兴大计!”
徐妙云在一旁温婉而坚定地说:“陛下莫急,对待这些人,需恩威并施,让他们明白顺应大势才是明智之举。”
朱高炽也点头道:“确实,既要严厉打击为首的顽固分子,也要给那些尚有良知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。”
朱佑樘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可召集大臣们进宫,陛下亲自阐明新政的意义和决心,同时当众惩处几个典型的反对者,以儆效尤。”
朱厚照摩拳擦掌:“对,狠狠教训他们一顿,看他们还敢不敢捣乱!”
于是,朱棣下令召集满朝文武进宫。乾清宫内,气氛紧张压抑。大臣们低着头,不敢随意出声,都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严肃气息。
朱棣站起身来,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众人,大声说道:“朕等此次全力推行新政,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,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。如今却有人妄图从中作梗,阻碍新政施行,这是何居心?”
朝堂上一片寂静,无人敢应答。
朱棣接着怒喝道:“王尚书,你可知罪?”被点名的王尚书吓得脸色惨白,双腿一软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颤抖着说:“陛下……臣……臣不知犯了何罪……”
朱棣冷笑一声:“哼,你暗中串联,散播谣言,蛊惑人心,妄图破坏新政,还敢说不知罪?来人,将他拖出去,革职查办!”
几个锦衣卫如狼似虎地冲上前,将王尚书拖了下去。王尚书一路上求饶不止,但朱棣不为所动。
朱棣环视朝堂,大声说道:“今日便是给你们一个警示,谁若再敢违抗新政,与大明的未来作对,王尚书便是下场!但只要你们真心悔过,全力支持新政,朕既往不咎,还会论功行赏!”
大臣们纷纷跪地,齐声说道:“陛下圣明,臣等定当全力支持新政!”
经此一役,新政的推行顺利了许多。张居正和戚继光等贤臣更是大展身手,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,让税收更加合理公平;戚继光加强边防建设,训练出一支支精锐的军队,边疆的防御日益稳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朱载坖在这段时间里也迅速成长,他逐渐掌握了治国之道,学会了如何平衡各方势力,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明的国力逐渐恢复,朝堂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。曾经沉闷压抑的京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,街道上热闹非凡,商铺林立,一片繁荣景象。
然而,朱棣等人深知,他们来自不同的时空,终究要回归原位。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,穿越门再次闪烁起神秘的光芒。
朱棣望着这光芒,感慨道:“是时候回去了,希望这一次的整顿能让大明延续繁荣。”
徐妙云微微颔首:“这里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轨,我们也该放心回去了。”
朱高炽微笑着说:“看到大明重新兴盛,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。”
朱佑樘望向远方,轻声道:“愿后世子孙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,将大明的辉煌传承下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