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寒地冻行军不易。
柳如是又怀着身孕,一路上白天行军,夜晚于荒郊野外扎营或进驻驿站歇息。
崇祯严令任何地方官不得见驾,他只想单纯地赶路。
途中晚间无事就经常召见朱成功这半大小子,给他灌输颇多新颖理念。
今晚入住河间府一驿站,晚饭后又唤来朱成功。
“你对圣人经典怎么看?”
“陛下,小子以为,儒家经典教会人们如何为人处世,却并没教授一技之长。”
朱成功作揖,几乎不假思索。
与天子面对面多次,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谈话方式。
“何以见得?”
崇祯嘴角微扬,随口问道。
“陛下,小子去年冬月看到书店售卖《天工开物》一书,随即购买拜读,至今已开始读第三遍。
我华夏古人智慧令人惊叹,然读书人常视农事为低贱之事,视各项技艺如奇淫技巧。
若无百姓辛勤耕耘何来盘中之食,若无工匠孜孜不倦,何来富丽庙堂,何来锦衣绸缎!”
“所以读书人常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落下一个书呆子雅号。”
崇祯笑道,直视那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庞。
“小子以为一点不差!”
“哈哈哈,孺子可教矣!”
崇祯笑出了声,摸了摸他的脑袋,勉励道:
“成功啊,儒家经典需要去读,然切不可走火入魔,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三人便是过于偏激钻了牛角尖。
后世视程朱理学为经典,殊不知当中有金玉也有败絮,读书人需明辨是非。
儒家学术可保修身养性,然大千世界社会进步,唯有靠经世致用之学方可矣!”
“陛下,小子谨记!”
“甚好,你要多读读科学院以及历朝经世致用书籍,兵书也要多看,干到老学到老,学会包容世间万物!”
“小子一定!”
接下来两人像往常一样聊了许久,谈理想抱负,谈家国情怀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崇祯告诫光宗耀祖仅乃其次,少年强则国强,从小就应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目标。
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,没有国何来家,无家国理念的人,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。
朱成功受益匪浅,小小心灵再次得到新思想感化,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春天。
深夜,朱成功走了。
崇祯站于窗前望向外面,王承恩给他披上一件披风。
驿站院子在夜色下显得无比空旷,在这荒郊野外安静得无任何声响。
这里处于山东到天津官道,尽管仍处于春寒之际,白天商旅与走镖人依旧络绎不绝。
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商旅与镖人却没有资格享用驿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