驿站功能是该进一步提升了,否则就是浪费资源。
从来往各地文书耗费时日看,驿站表现比他继位初期水平还要高。
自从经费改由户部直拨,锦衣卫反馈的信息显示,以往那些借驿站谋取各种私利手段,已失去生存空间。
功能恢复了制度也相对健全了,宽阔房舍却多半处于摆设。
崇祯觉得应利用起来,以驿站为基础扩充为公私兼顾,将它并入皇家集团。
在满足朝廷公文与物资传递的同时,向民间全面开放。
自古以来家书值万金,为何家书会如此珍贵呢?还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。
相隔两地的人们,常常通过熟人或商旅顺路给家人寄信寄物,安全与时间还无法得到保障,其程度就尤为珍贵了。
按照这种大明最高效的传递模式,发展成类似于后世邮局兼客栈吃住一条龙,很多问题都可以完美解决。
随着取缔户籍限制,路引制度走向规范化,来往各地的人流将更多。
驿站靠向民间开放挣得银钱维持日常转运,公司化是最好的发展方向。
。。。。。。
一路朝发夕宿,到天津之时,已进入二月下旬。
崇祯在天津文武陪同下,检查了数月前安排的相关事务。
贺世寿和刘遵宪做得不错,天津因战乱损毁的建筑物已经恢复如初,入冬封冻前疏通不少河段。
如今冰封渐渐消退,各条河道重新聚满了人。
工地上热火朝天,要么对民工采用以工代赈额外发放补贴,要么聘用百姓务工,比以往徭役方式效率高出若干。
按此进度再过三两月,天津到京师运河能重新贯通,天津通往外海水道也将更加通畅。
朱由崧瘦了。
几个月不见多了几分干练,眉宇之间英气更浓,已经看不出一点颓废之气。
据巩永固禀报,这家伙在天津做得不错,只待春暖花开,天津将正式从外海接收北上之物。
年前朱由崧还跑了一次朝鲜及日本,向巩永固提出不少建议。
“陛下,此乃臣撰写之朝日贸易纲要,请陛下过目。”
朱由崧很恭敬,小心翼翼递上纸稿。
“噢?皇兄出了趟海,就都写成书稿了?”
“臣惭愧,望陛下指正!”
朱由崧挺感动的,皇帝称他一声皇兄,言语中虽有那么一点调侃之意,却也非常受用。
藩王们今年都要出海去了,仅福王一脉留在大明。
皇帝也没为难福王,给了他自由,并让他领衔宗人府。
朱由崧入职皇家集团后,学到很多东西受益良多,仿佛找到新的人生目标。
他认为削藩削得极好,福王府败落反而促就他多出一份选择。
否则外面天有多宽地有多广,或许仍旧一无所知。
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:()重生大明16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