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三国野史! > 第109章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(第4页)

第109章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(第4页)

三人大惊失色,慌忙跪倒在地,赌咒发誓道:“大将军明鉴!我等皆是大将军一手提拔之人,对大将军忠心耿耿,怎敢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?”

司马师脸色一沉,厉声喝道:“还敢狡辩!你们三个刚才在密室之中,与天子抱头痛哭,究竟所为何事?从实招来,或可饶你们不死!”

三人心中更是骇然,不知司马师是如何得知密室之事,莫非宫中早有他的眼线?夏侯玄心知此事已然败露,索性心一横,昂然起身,指着司马师厉声大骂:“不错!我等所哭,正是为你这奸贼威逼君上,祸乱朝纲,不久必将篡夺大魏江山而悲愤不已!”其“刚烈之意”喷薄而出,竟让司马师身后的甲士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。

司马师勃然大怒,眼中杀机爆射:“死到临头,还敢嘴硬!来人!给我拿下!”

夏侯玄岂是束手待毙之人?他猛地挣开上前擒拿的武士,挥舞着拳头,竟直扑司马师,欲要与之同归于尽。然司马师久经沙场,反应何等迅捷?他侧身避过夏侯玄的奋力一击,身后的甲士一拥而上,瞬间便将夏侯玄死死按倒在地。

“给我搜!”司马师厉声下令。

甲士粗暴地在三人身上搜查,很快便从张缉的怀中搜出了那件带着血字的龙凤汗衫。左右呈与司马师。司马师接过汗衫,展开一看,只见上面用鲜血写就的密诏,字字泣血,充满了对他的控诉与必杀之心:

“司马师兄弟,狼子野心,擅权弄政,阴蓄死士,欲图篡逆。凡所颁行诏制,皆非朕之本意。朕今密诏天下各部忠义官兵将士,即刻同心戮力,共讨国贼,匡扶社稷,剿灭司马氏满门!功成之日,裂土封王,重加赏赐!”

司马师看完,气得三尸神暴跳,七窍内生烟,额头青筋根根爆出,那股压抑已久的“戾气”与“杀意”彻底爆发,他猛地将血诏撕得粉碎,指着被按倒在地的三人,声嘶力竭地咆哮道:“好啊!原来你们这几个乱臣贼子,竟敢背着我,与那昏君勾结,妄图谋害我兄弟!真是天理难容!来人!将这三个反贼,给我就地腰斩于市曹!诛灭三族!一个不留!”

三人自知必死,反而毫无惧色,破口大骂司马师奸贼、国贼、不得好死。武士拖拽着他们前往东市刑场,一路之上,他们的牙齿被悉数打落,满口鲜血,却依旧含糊不清地咒骂着,直至被锋利的铡刀斩为两截,鲜血染红了市曹的青石板,浓烈的“怨气”与不甘的“忠魂”,在洛阳上空盘旋不休,似乎在控诉着这黑暗的世道。

司马师余怒未消,杀气腾腾地直闯后宫。魏主曹芳此刻正与张皇后在内殿焦急地等待消息,心中七上八下,祈祷着计划能够成功。张皇后更是忧心忡忡,低声道:“陛下,宫中耳目众多,此事万一泄露,妾与父亲皆有灭族之祸啊!”其“恐惧之意”溢于言表。

话音未落,只听殿门“嘭”的一声被粗暴地踹开,司马师按着剑柄,如同一尊从地狱中走出的杀神,一步步走了进来。其身上散发出的浓烈“血腥煞气”与森然“杀意”,令曹芳与张皇后同时尖叫一声,面无人色。

“陛下!”司马师的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,他盯着曹芳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臣父辅佐先帝,拥立陛下登基,其功绩堪比伊尹、周公。臣子司马师,侍奉陛下,亦自问鞠躬尽瘁,忠心可鉴。陛下却为何要恩将仇报,以功为过,与那二三宵小之臣,密谋陷害我司马兄弟?这究竟是何道理?!”

曹芳早已吓得魂飞魄散,连滚带爬地从御座上跌了下来,跪在地上,涕泪横流,语无伦次地辩解道:“大将军息怒!朕……朕绝无此心啊!是他们……是他们逼朕的!朕也是身不由己啊!”

司马师从袖中取出那被他撕碎的血诏残片,狠狠地摔在曹芳面前,厉声质问道:“那这又是何人所写?!”

曹芳见状,更是面无人色,连连叩首,哀求道:“是朕糊涂!是朕一时鬼迷心窍!朕罪该万死!求大将军饶命!饶命啊!”他此刻哪里还有半分天子的尊严?其“懦弱之意”与“求生之本能”暴露无遗。

“陛下认为,诬陷大臣谋反,依我大魏律法,当以何罪论处啊?”司马师冷笑着问道。

曹芳伏在地上,瑟瑟发抖,泣不成声道:“朕……朕有罪!朕甘愿受罚!只求大将军能饶恕朕的性命!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司马师缓缓拔出腰间长剑,剑光在烛火的映照下,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寒芒。他走到曹芳面前,用剑尖轻轻挑起曹芳的下巴,迫使其与自己对视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陛下乃万乘之尊,自然是金口玉言,不可轻废。不过……国法亦不可违!”他猛地将剑锋转向一旁早已吓得瘫软如泥的张皇后,厉声道:“此女乃反贼张缉之女,同谋不轨,理当伏法,以儆效尤!”

曹芳大惊,抱住司马师的大腿,苦苦哀求:“她是无辜的!此事与她无关啊!求大将军开恩!她是朕的皇后啊!”

司马师眼中没有丝毫怜悯,一脚将曹芳踹开,对左右武士喝道:“还愣着作甚?拿下!”

武士如狼似虎般扑上前去,将哭喊挣扎的张皇后拖出殿外,于东华门内,用三尺白练,活活绞死。其凄厉的惨叫声,在寂静的宫苑中回荡,充满了无尽的“绝望”与对命运的“诅咒”。

次日,司马师大会群臣,宣布了曹芳的“罪行”,言其“荒淫无道,宠信奸佞,闭塞贤路,不堪为君”,当效仿伊尹、霍光故事,废黜旧主,另立新君,以安社稷,以正视听。群臣在司马师的“威压之意”与屠刀的震慑下,哪里还有半分异议?皆俯首帖耳,山呼“大将军英明,此乃应天顺人之举!”

司马师遂同群臣入永宁宫,逼迫郭太后下诏废黜曹芳。郭太后孤儿寡母,又无曹氏宗亲可以依靠,其“凤仪之气”早已荡然无存,只能任由司马师摆布。司马师本欲立自己的亲信彭城王曹据为帝,以便更好地操控。但其叔父,素有“贤名之望”的司马孚,却出人意料地提议立文帝之孙,高贵乡公曹髦。曹髦年少聪慧,素有贤名,立他为帝,更能堵住悠悠众口,也显得司马氏并非纯粹为了揽权。司马师略一思忖,便同意了此议。

可怜曹芳,昨日还是九五之尊,今日便成了阶下之囚。他被褫夺了皇帝玺绶,废为齐王,即日逐出洛阳,非奉诏不得入京。乘车离宫之时,他回望那曾经属于自己的宫阙,想起被绞死的张皇后,想起被屠戮的三族忠臣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与悔恨,放声大哭而去。只有几位平日里受过他恩惠,尚存一丝“忠义之心”的旧臣,含泪相送。这曹魏的江山,正如当年曹操从汉献帝手中夺取一般,如今又以同样的方式,被司马氏所攫取。这正是“天道轮回,报应不爽”。曹氏当年种下的“篡逆之因”,今日终于结出了“被篡之果”。

高贵乡公曹髦被迎入洛阳,即皇帝位,改元正元。司马师被加封为大将军,假黄钺,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带剑上殿,威势更胜从前。文武百官,亦各有封赏,那些依附于司马氏的家族,其“气运”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
然而,这看似稳固的权力交接背后,却潜藏着新的危机。正元二年春正月,镇东将军毋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,皆是曹魏宿将,对曹氏忠心耿耿,听闻曹芳被废,司马师专权,其“忠愤之意”爆发,以“清君侧,诛国贼”为名,于淮南起兵,声讨司马师。一时间,天下震动,新的战火,又将燃起。

正是:汉室将倾臣子恨,魏祚才移又起兵。天道循环终有报,不知鹿死更谁手。

未知司马师如何应对这淮南之叛,且看下文分解。

喜欢三国野史!请大家收藏:()三国野史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