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顶个名头骗钱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看到电子行业这幅热火朝天的场景,杨山干脆在这一风口上再加一把火,宣布拿出一亿港币成立风投公司,专门投资有展潜力的小型电子类企业。
他的钱包刚鼓起来没多长时间,就被他扔出去一半。
顿时,香江的电子行业被炒的火爆无比,各大报纸连篇累牍的介绍欧美各国的行业展趋势,以及最近的投资热点。
电子业行会成了香饽饽,三天两头举办研讨会。
几所大学的电子类专业也成为了报考热门。
成功拱起这把火的杨山笑眯眯的隐到幕后,功成身退。因为他知道,随着风投公司的成立,肯定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,或者想打秋风,或者想分一杯羹。
杨山又不傻,他才不会被一张嘴就说动掏出真金白银,所以干脆来个闭门谢客,谁都游说都不听。
投资的事情明面上都是由周胜吾负责。
这一亿港币虽然是幌子,但确实不是骗人。
杨山知道风投行业更看重的创业者本人的能力,所以他的钱大概率只会投给他了解过的人。即便真的是看好某个项目,那也是他主动找上门投资。
不过,有些人杨山可以躲着,但有些人他是无法躲的。
比如娄振华。
娄家的贸易行越来越不行了,以前还能依靠老客户维持住,但经济危机以来,商贸交易规模减少了2成多,立刻就压得香江的传统贸易商喘不过气来。
再加香江的转口贸易正逐步正规化和制度化,以前的二道贩子模式的存活的空间越来越小。
娄世孝现在已经躺倒了,手里只保留了几间大仓库吃房租,每天只在家里陪着二房给他生的唯一的男娃。
相对而言,娄晓娥和于莉的伊丽服饰展还不错。在决定放弃向高端品牌冲击之后,他们就老老实实的经营中低端客户,采用加盟店的模式在东亚范围内扩张,现在就连在小日子国都有了十多家店面。
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降级,反而使得伊丽服饰的销量上了一个台阶,杨山曾经好奇的看了一下她们的经营理念,有点班尼路+优衣库的味道。
嗯,她们很明智的放弃了商务客户。
就是库存周转周期有点长,过了80天。
不过杨山也不会说这些,外行指点内行经常会闹笑话,只要能赚到钱就行呗。
谭氏酒楼生意也还行,不高不低,在香江已经有了两家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