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重生90年代,从混混到商界狂龙 > 第203章 新股权格局(第1页)

第203章 新股权格局(第1页)

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股东大会的余温尚未散去,紧接而来的便是更为核心的首届董事会换届选举。新挂牌的“多功能会议厅”内,气氛庄重肃穆。股东代表、新任董事候选人、监事会候选人以及见证律师悉数到场。空气里弥漫着权力更迭特有的凝重感。

选举过程严格按照新颁布的公司章程进行,采用无记名投票与累积投票制相结合。最终结果揭晓:

·李向东,以高票连任执行董事长。

·罗燕,首次当选为董事,并同时被推选进入监事会。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,更标志着“财务合规与监督”这条线,正式进入了公司最高决策与监督的核心治理层。

新一届董事会的名单被郑重地张贴在会场前方的公告板上。法务专员全程记录会议,每一份签字的文件都被小心封存归档。代表着旧时代“厂长负责制”的治理模式,在这一刻彻底翻篇。

杜工,这位见证了春雷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师傅,站在崭新的名单前,久久凝视。他伸出手指,轻轻拂过“董事会”、“监事会”这些对他来说还略显陌生的称谓,最终落在“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”的全称上,声音带着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:“这次…是真的不一样了。是公司了,不是厂了。”

就在董事会选举尘埃落定的同一天,一份印刷精美、装帧正式的文件——《春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白皮书(1993版)》——在厂区宣传栏、新设立的公司官网(虽然简陋)以及每位董事、监事的案头同步亮相。

这份白皮书,是春雷向现代化、规范化公众公司迈进的制度基石。它清晰界定了“三会一层”的权责边界:

·股东会:公司最高权力机构,决定重大事项。

·董事会:执行股东会决议,负责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管理。

·监事会: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行为,维护公司及股东合法权益。

·管理层:在董事会授权下负责日常运营。
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它首次明确了员工持股的参与机制:员工所持股份,将通过依法设立的“春雷员工持股信托会”进行集中管理,该信托会作为机构股东,代表全体持股员工在股东会行使表决权、享有收益权并间接参与公司治理相关事务。

林青青翻看着手中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打印本,神情有些复杂,带着一丝恍然:“真没想到…我们这么一家从车间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小厂,如今也要正儿八经地讲起‘三会分立’、‘信托治理’这一套了。”坐在对面的李向东放下文件,目光深邃:“不是‘要讲’,是‘必须讲’。不这么讲,不建立起这套规则,我们就永远敲不开资本市场上那扇真正的大门,进不去那个游戏场。”

当日下午,厂区中心位置的宣传栏焕然一新。一张设计醒目、内容详实的“春雷员工持股会宣传栏”正式张贴出来,立刻吸引了众多下班的工人驻足围观。

宣传栏上,图文并茂地展示了:

·当前员工持股人的分布图(按岗位、工龄、贡献度等维度)。

·员工持股的核心原则(公平、自愿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)。

·未来红利分配制度的初步框架(与公司整体效益强挂钩)。

·持股信托会的运作模式和代表机制。

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挤在最前面,眯着眼睛仔细看着。其中一位,正是当初在改制大会上第一个站起来质疑“股份是不是画饼”的老师傅。他指着“红利分配”那几个字,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确认感,问身边的同伴:“老张,这意思…咱们这回,是真格儿的股东了?不是挂个名?”

恰好路过的林青青听到了这句带着泥土气息的疑问。她停下脚步,没有惊动他们,只是站在人群外围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,轻声但清晰地接了一句:“是的,老师傅。你们的表决权、分红权,都白纸黑字写在章程里了。只要厂子…哦不,是公司,越来越好,大家的收益,一点都不会少。”她的声音不大,却像一阵暖风,吹进了在场老工人的心里。宣传栏前的气氛,悄然变得热络起来,一种名为“主人翁”的归属感和对公司未来的信心,在基层员工心中被真正点燃。

夜幕降临,行政楼里大部分办公室的灯已熄灭。林青青独自在自己的新办公室(门牌上已悄然更换)里。她轻轻摘下那个陪伴了她整个改制攻坚期的旧塑料铭牌——“项目技术秘书”。铭牌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。

她拿起一块崭新的、泛着金属光泽的铭牌,上面清晰地刻着:“IRmanager-Linqingqing”(投资者关系经理-林青青)。她仔细地将它挂在门板预留的位置上,动作郑重。

李向东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,斜倚着门框,静静地看着她完成这个仪式。林青青转过身,走到窗边,望着窗外灯火通明、依旧忙碌的厂区,研发楼前那块巨大的项目甘特图在灯光下清晰可见,上面密密麻麻的节点仍在不断更新。她轻声说,更像是一种宣告:“下一个关键节点……是路演,是上市。”

李向东走到她身边,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意:“挺好。记得当年,技术攻关最吃紧的时候,全厂上下,就属你讲那些射频原理、模块设计讲得最透、最硬,连最倔的老师傅都能听明白。”他顿了顿,转头看向林青青被灯光映亮的侧脸,眼神中带着欣赏和期许,“现在,换了个战场。你得把咱们春雷的故事,从技术到战略,从过去到未来,讲给华尔街、讲给香江、讲给全世界的投资人听。你,就是我们最会讲故事的人。”

两人并肩站在窗前,望着承载了无数心血和梦想的厂区,一时无言。灯火辉煌处,是过去奋斗的见证;窗上映出的新铭牌,是未来征途的起点。

深夜,小会议室内依然亮着灯。巨大的白板上,三条清晰的脉络并列延伸:

1。治理结构(三会、信托、合规)->已完成主体构建。

2。持股架构(核心层、员工、国资、外部)->已稳定。

3。Ipo路径(培育、预沟通、招股、路演、上市)->进行中。

李向东站在白板前,目光锐利地锁定在“Ipo路径”这条线上。他拿起黑色马克笔,在“拟Ipo节点”下方,那个代表着关键里程碑的空白处,用力地写下一行字:

“1994年q2-招股说明书(初稿)草拟完毕”

笔尖划过白板,发出笃定的声响。就在此时,会议室的门被推开,罗燕拿着一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纸张走了进来。她将文件递给李向东,简洁地说:“最新的估值敏感性分析模型草稿,几个关键参数需要再碰一下。”她的目光扫过白板上那行新添的字迹,与李向东的眼神在空中短暂交汇。无需多言,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紧迫感和必胜的决心——格局已定,目标在前,剩下的,唯有战斗。

镜头缓缓推近,最终定格在会议室墙壁上悬挂的崭新公司LoGo旁。LoGo下方,一行设计简洁却力道千钧的小字标语,在灯光下熠熠生辉:

“治理即信心,规则即力量。”

这八个字,既是春雷通信脱胎换骨的宣言,也是它剑指Ipo、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底气所在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