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没说完,但时砚明白她的意思。
“我们会守住底线。”他说。
回到工作室后,两人立刻投入紧张的筛选工作。每一张照片都要经过反复确认,确保符合展览主题的同时,也保护受助者的隐私。
“这张小女孩攥着图画书的照片……”时砚突然停住,“我们要不要删掉?”
“为什么?”云倾月皱眉。
“那封匿名邮件可能就是冲这张照片来的。”他说,“如果我们展出它,对方可能会继续施压。”
“那就更不能退缩。”她的语气坚定,“我们不是为了谁的意志在拍照片,而是为了记录真实的苦难与希望。”
“你说得对。”时砚点头,“我会安排人做模糊处理,并取得家属授权。”
接下来几天,整个团队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。摄影师、灯光师、布展师轮番上阵,不断测试新的展示方案。
某日傍晚,云倾月站在空旷的展厅角落,看着那块巨大的空白墙面陷入沉思。
“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?”时砚走过来。
“这块墙。”她轻声道,“如果我们把那些未公开的照片做成影像循环播放,会不会更有冲击力?”
“你是说……匿名邮件里的那张照片?”
“不只是那一张。”她看向他,“是我们所有未对外公布的素材。”
“但那样风险很大。”他皱眉,“一旦引起争议,展览可能会被叫停。”
“正因为有风险,才更值得去做。”她目光坚定,“如果我们连真实都不敢面对,那这场展览还有什么意义?”
时砚沉默片刻,终于点头:“好,我们一起说服策展团队。”
当夜,他们在会议室提出了这个新设想。
“这块墙面将成为‘记忆碎片’的延伸。”时砚解释道,“我们不会做任何修饰,只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那些被遗忘的瞬间。”
“但这些照片涉及敏感内容。”策展人有些犹豫,“我们需要评估舆论影响。”
“我们愿意承担这个责任。”云倾月语气平静,“前提是,你们必须保证展出内容未经篡改。”
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。
“我们可以试试。”策展人最终答应,“但要控制播放速度和音量,避免引发不适。”
“谢谢。”云倾月点头,“我们会尽快提供素材。”
离开画廊时,天边已泛起微光。
“你觉得他们会真的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做吗?”时砚问。
“不知道。”她望着前方渐渐亮起的城市轮廓,“但至少,我们已经尽力守住自己的底线。”
他们不知道的是,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,一双眼睛正盯着他们的身影,嘴角缓缓扬起一抹冷笑。
“你们以为,这只是艺术吗?”
一句低语,在晨雾中悄然散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