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> 第235章 昌平救助站(第1页)

第235章 昌平救助站(第1页)

阎埠贵搓着手指叫住何雨柱时,院里的槐树正落着最后几瓣白花。

“柱子,还记得上回给你提的那个事儿么?”他笑得眼睛眯成缝,袖口磨出的毛边随着动作轻轻晃。

何雨柱刚从厨房端出泔水桶,闻言挑了挑眉:“啥事啊三大爷?昨儿许大茂还说要借我铝饭盒呢。”

“嗨,不是那茬!”阎埠贵往边上凑了凑,压低声音,“就介绍媳妇儿的事啊!真不考虑考虑了?昨儿贾家媳妇又来院里转了三圈,我估摸着,他们那亲事眼瞅着要成,你这边……”

何雨柱心里发笑。这三大爷要是在原剧里给傻柱说亲时有这股热乎劲儿,怕是自行车轱辘早被傻柱拆去换糖了。他将泔水桶往墙根一放,拍了拍手上的灰:“三大爷,这事儿以后咱就别提了。媳妇不媳妇的我真没心思,眼下就想在鸿宾楼踏实干活,带好雨水。”

阎埠贵眼神闪了闪。这小子,打何大清跑了后,愣是从半大孩子长成了主心骨。当年十几岁就能在鸿宾楼扛住灶台,如今对妹妹更是没话说——雨水没住院里那阵子,他天天从后厨带回来的酱牛肉、烧麦,把阎家小子馋得直咽口水。“成,三大爷以后不提了。”他转了话头,“不过柱子,还有俩月小学开学,得让雨水把启蒙书多翻翻,听说学习好能跳级呢。”

“放心吧三大爷。”何雨柱应着,没说雨水早把一年级课本啃透了。肖秋珍师娘天天在屋里教,比他这个白天泡在后厨的哥哥管用多了。

鸿宾楼后厨的蒸汽裹着肉香漫出来时,何雨柱正颠着炒锅。辣子鸡丁收汁的当口,跑堂的王二哥撩开竹帘喊了一嗓子:“何师傅,杨老板叫您去前厅!”

王二哥比何雨柱大五岁,此刻却恭恭敬敬地叫着“师傅”。毕竟这小子十五岁就能把松鼠鳜鱼做得跟大厨一个味儿,谁见了都得高看两眼。

何雨柱把锅往灶台上一搁,冲旁边的李师傅使了个眼色:“帮我盯着点火。”后院洗手时,他心里已有数——昨儿报上去的救助站排班,怕是有信儿了。

前厅靠窗的八仙桌旁,杨老板正跟四个厨子说话。见何雨柱进来,他指了指桌上的搪瓷缸:“都到齐了就好。名单报上去,今儿一早民政局回了话,这个月咱鸿宾楼轮值救助站。每人每月三天,站点自己选还是我来分?”

“杨老板您看着分吧。”赵师傅搓着手,其他几人也没意见。救助站的活儿不算累,就是做两顿大锅饭,但毕竟是给流民做饭,跟后厨的精致小炒不一样。

“行,”杨老板掏出张纸条,“赵师傅去东直门,孔师傅西单……柱子,你去昌平那边的救助站。”

何雨柱算了算脚程。运起提纵术,从四合院到昌平来回也就二十分钟,比骑自行车快多了。正常人家没这本事,换作许大茂,骑车得晃悠一个钟头。

杨老板开了介绍信,几人便各自散了。何雨柱揣着纸条,往城北走去。

昌平救助站离城门还有段路。远远望去,红砖墙上刷着斗大的标语:“发展生产,保障供给”“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”。墙根下坐着几个流民,补丁摞补丁的裤腿拖在地上,眼神空茫茫地望着路口。

走近了才看清,所谓救助站,不过是个废弃仓库改的。铁皮屋顶锈出窟窿,门口支着两口一人高的铁锅,底下堆着捡来的木柴。百来号人围着仓库蹲坐着,衣裳上的油泥能刮下二两土。

“小伙子,瞧热闹呢?”一个系蓝布围裙的大娘直起腰,手里的土豆还滴着水。她额角沁着汗,见何雨柱穿得齐整,袖口没半分油星,便多问了一句。

“大娘,我是鸿宾楼的厨子,过来熟悉熟悉。”何雨柱把介绍信递过去,“以后每月来这儿帮衬几天。”

张婶接过纸条,老花眼眯了半天才看清落款的红章,猛地抬头:“鸿宾楼?你这娃娃才多大,就当上厨子了?”她上下打量着何雨柱——块头跟小牛犊子似的,少说一米八,瞧着倒像十八九岁,但这脸蛋儿又透着股少年气。

“十五了。”何雨柱笑了笑,蹲下身帮着择菜。土豆皮糙肉厚,白菜帮子老得能塞牙,别说肉了,连油星都少见。“张婶,这儿每天就做两顿饭?”

“可不咋的。”张婶叹了口气,往锅里添水,“午饭土豆白菜汤,晚饭窝头就咸菜。赶上好时候,能熬锅玉米糊糊。国家不容易啊,这么多张嘴等着填。”她指了指仓库里,“里头还有三百多人,分两拨吃饭。能有口热乎的,就不赖了。”

何雨柱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。仓库里铺着稻草,流民们三三两两地靠着墙根,有的在补衣服,有的抱着膝盖发呆。墙角蹲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,手里攥着半块硬窝头,小口小口地啃,眼睛却盯着锅灶,直勾勾的。

“这些人……最后都能留下来么?”他忍不住问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