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趣阁>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> 第235章 昌平救助站(第2页)

第235章 昌平救助站(第2页)

张婶摇摇头:“哪能呢。能安排工作的都是年轻力壮的,剩下的过些日子就遣送回原籍。你看那个穿灰褂子的汉子,”她努了努嘴,“来了半个月了,说是老家遭了灾,可城里厂子哪有那么多空缺?”

正说着,一个高个子男人扛着桶水过来,看见何雨柱便眯起眼:“新来的厨子?”他是今儿当值的李师傅,来自城里一家小饭馆,袖口沾着油垢。

“我叫何雨柱,鸿宾楼的,过来认认门。”何雨柱起身打招呼。

李师傅“哦”了一声,没再多话,径直去点火。火苗“噼啪”窜起来,锅里的水还没开,旁边就有人咽起了口水。

张婶拽了拽何雨柱的袖子,往旁边挪了挪:“柱子,你这条件,说媳妇不难吧?”她眼神亮闪闪的,像看见了啥宝贝,“我娘家侄女跟你差不多年纪,在纺织厂当学徒,长得可俊了……”

何雨柱哭笑不得:“张婶,我才十五呢,再说家里就我和妹妹,顾不上这些。”

“十五咋了?”张婶撇撇嘴,“我十五岁都生头胎了!你看你这体格,能干活,又是鸿宾楼的厨子,多少人盯着呢!”她越说越起劲儿,掰着手指头数,“前儿还有个供销社的姑娘……”

何雨柱赶紧岔开话题:“张婶,这大锅饭咋做才好吃?我瞧着这土豆都快发芽了。”

这招果然奏效。张婶立刻正色道:“嗨,大锅饭讲究个熟烂入味。土豆得切大块,多放些盐,白菜帮子要先焯水去涩……”她絮絮叨叨地说着,何雨柱听得认真,时不时点点头。

日头升到头顶时,锅里的汤终于冒了泡。李师傅撒了把盐,用长柄木勺搅了搅,蒸汽里飘出一股寡淡的菜香。流民们自觉排起队,手里攥着破碗瓦盆,眼神里难得有了些活气。

何雨柱站在一旁看着。那个啃窝头的小姑娘排在前头,碗底还沾着昨晚的粥渍。张婶给她舀了满满一勺汤,又多塞了块土豆,小姑娘小声说了句“谢谢婶”,端着碗躲到墙角,小口小口地喝着,生怕烫着。

“柱子,瞅见没?”张婶用胳膊肘碰了碰他,“就这汤,你要是能变着法儿让它香点,这帮人能记你一辈子。”

何雨柱没说话,心里却有了主意。鸿宾楼的高汤方子不能用,但弄点葱姜爆锅,或者捡些骨头熬锅底汤,总能让这土豆白菜汤添点滋味。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介绍信,想着下月过来时,得偷偷带点自家熬的猪油,或者跟后厨要些边角料的肉沫。

日头偏西时,何雨柱跟张婶和李师傅道了别。走出救助站时,身后传来稀稀拉拉的吃饭声,还有孩子的啼哭声。他回头望了一眼,红砖墙上的标语在夕阳下泛着暖光,而墙里的人们,还在为一口热饭奔波。

路上,他想起雨水。幸好妹妹有师娘照顾,不用受这份罪。等下月发了工资,得给雨水多买些奶糖,再扯块花布做件新衣裳。至于救助站的活儿……他脚下加快了步子,提纵术的气息悄无声息地漫开,二十分钟后,南锣鼓巷的灰瓦已经映入眼帘。

院里,阎埠贵正坐在石凳上算账,见他回来,头也不抬地问:“去救助站了?”

“嗯。”何雨柱应了声,往屋里走。

“柱子,”阎埠贵叫住他,捻着算盘珠,“我琢磨着,雨水开学后……”

“三大爷,”何雨柱打断他,声音平静,“救助站的事,我心里有数。雨水的书,她自己也看得明白。”

阎埠贵抬起头,看着何雨柱的背影消失在屋门后。这小子,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。肩膀更宽了,眼神也沉了些,像是藏着事儿。他摇摇头,继续拨弄算盘,心里却想着:下次得让老婆子炖只鸡,找个由头叫柱子过来吃饭,顺便再提提说亲的事儿……

屋里,何雨柱翻开枕头下的账本,记下今天的开销。油灯昏黄的光映着他的侧脸,少年人轮廓分明,眼神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。昌平救助站的景象还在眼前晃,那些空茫的眼神,还有小姑娘啃窝头的模样,像根细针,轻轻扎在他心上。

下月初三,该去昌平了。他提笔,在账本最后添了一行:“买猪油二斤,葱姜各五斤。”

窗外,月亮悄悄爬上槐树梢,洒下一地清辉。四九城的夜静了下来,而某个少年的心里,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一次的昌平之行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