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景也未言语,只是默默饮酒。
“其实……当初逃至代地时,我便想依大良造之法治理代地……”
赵嘉突然开口,“只可惜阻力重重,那些昔日支持我的权贵,反成了最大阻碍。请大良造将他们全部除去!”
高景未直接回应:“辛胜将军会如何处理,我尚不清楚。”
赵嘉大笑,手指高景:“世间何人能洞察高景之心?
辛胜曾在王翦麾下攻赵,与李牧七战皆败,幸得王翦接应才未惨败,后又被派往易水驻守,无所事事……其心中委屈可想而知。
先生仁慈,必不愿百姓遭殃,那辛胜之刀会指向何方?”
高景浅笑,仅言:“公子见识卓越。”
赵国**后,代地权贵拒降,选择逃亡……无论是对赵国忠心耿耿,还是心有不甘,这些人,高景本就无意留之。
赵嘉感慨:“先生名扬四海后,我屡求儒家之道,却头绪纷繁,无从下手……这也怪先生,为官以来,未有着述!”
高景淡然回应:“学而不实践,岂敢误人。”
“大学之道,在于彰显明德,在于更新民众,在于追求至善。”
赵嘉饮酒大笑:“赵嘉乏了……大良造请随意!”
高景望其一眼,叹息离去。
门外,蒙恬守候,上前询问:“大良造,是否押他至咸阳?”
高景愧对蒙恬:“灭代之功归辛胜,灭燕之功属王离,而你随我左右,仅得微薄之功,蒙恬,你心中有怨否?”
蒙恬正色抱拳:“能随大良造左右,得些许教诲,已是蒙恬之大幸!岂敢言怨?”
高景审视蒙恬,见其诚恳,笑道:“大王对你寄予厚望,立功需谨慎,以免功高难封。”
蒙恬愕然,随即跪谢:“多谢大良造提醒!”
“儒家《中庸》值得一读。”
高景扶起他,道:“赵嘉,就任其埋骨此地……不过代地之王,大王不屑一顾。”
“遵命!”
高景回望营帐,叹息离去。
随后,传来赵嘉自刎的消息。
渡过易水,击退联军,高景留下秦兵,率降服的燕兵,从容进军燕国腹地。
每到一地,开放田地、山林、河流,分发耕地,鼓励农耕……
还率燕军助民建房、伐木、规划农田……
加之高景推广的火炕在燕地广受欢迎,声望日隆……
行进间,燕军非但无人逃亡,反而日益增多,精挑细选后,增至十万之众!
而自易水大营遁走的姬丹,手下却日渐稀少……
与此同时,高景先前派遣深入的两支偏军,分别攻占代郡与蓟都后,在他的指挥下再次集结……
三方并进,将姬丹及其残部围困于渔阳。
“辛胜将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