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俺……俺家婆娘和两个小子都在后面挑灰哩!俺就想问问,这……这‘以工换种’,真能给那啥‘冬麦’的种子?还有……还有几天能结算工钱?”
江林泉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灰粉。
那灰粉干燥呛人,附着在皮肤上有些灼热感。
“当然!”
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清晰地盖过了附近的喧嚣:
“此次筑路,本官奏明朝廷,特准两条:
其一,凡出力满十日,可选‘以工换种’,得一斗抗旱耐寒的精选冬麦良种;
其二,按日结工钱,绝不拖欠!
每日下工,在粮台那边,按名册签押,当场点付铜钱!”
他看着汉子眼中瞬间爆发的巨大惊喜和感激,又补充道:
“好好干,这路通了,大家种的粮、养的牛羊卖出去才方便,日子才能越过越好!”
“哎!哎!谢大人!谢青天大老爷!”
汉子激动得连连作揖,转身就朝着正在挑浆的人群方向跑去,边跑边扯着喉咙喊:
“婆娘!听见没!有种子!有钱拿!快使劲干啊!”
那边传来几声妇人喜悦的回应,挑担的脚步似乎也轻快了许多。
楚昭宁的身影也在忙碌的人群边缘闪现。
她没有站在高处指挥,而是亲自蹲在一片相对干燥的空地上。
几个当地心灵手巧的妇人围坐一圈,正按照她教授的改良方法,用晒干的、韧性极强的长草,编织宽大厚实的草帘。
这些草帘将被覆盖在刚铺好的水泥路面上,既能遮挡烈日暴晒防止过快失水开裂,又能阻挡夜间过低的寒气侵袭,保证水泥缓慢均匀地凝固,达到最佳强度。
青草特有的干涩清香,混合着阳光的味道,从她们灵巧翻飞的手指间散发出来。
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浓烈的气息:
汗水的酸咸、泥土的腥涩、石灰水泥的刺鼻、新翻青草的微腥……
它们交织缠绕,形成一股充满原始力量与蓬勃生机的独特味道,那是建设本身的味道。
“嗡……”
一阵低沉而稳定的嗡鸣从天际传来,由远及近。
一架闪烁着红绿指示灯的无人机,如同精准的猎鹰,在低空沿着规划好的道路基线平稳飞过。
江林泉抬起头,眯着眼看着那冰冷的铁鸟。它的镜头正清晰地记录着下方蜿蜒如长龙的工地,人群的分布,材料的堆积点,每一段路面的进展。